
雄辩绝招之五:多难制敌术
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,被西方尊为“无神论之父”,他以有力的论据,证明了神不存在。他说:
“我们应该承认,神或是愿意但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;或是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;或是既有能力而且又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。
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,那么它就不算是万能的,而这种无能为力,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。
如果神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,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恶意,而这种恶意同样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。
如果神愿意而且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,那么,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世间还有丑恶呢?”
伊壁鸠鲁列举各种关于神的解释的可能性,不管选择哪种可能,结论都是有神论者难以接受的:“神根本不存在”。像这种列举三种或三种以上可能性加以选择,不管选择哪一种,对方都难以接受,这种论辩方式我们称之为多难制敌术。
使用多难制敌术与二难制敌术相同,应当各路设卡,断对方的后路。
从前有个穷人,从来不奉承富人。
富人问他:“我是富人,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?”
穷人说:“你有的是钱,又不肯白白地给我,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呢?”
“好吧,我把我的钱拿出2/10给你,你会奉承我吗?”
“你拿8/10,我拿2/10,这不公平,我还是不奉承你。”
“那么,我把我的财产一半给你,你总该奉承我了吧?”
“那时节,我和你平等了,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呢?”
“那么,把我的财产全部给你,你一定会奉承我了吧?”
“到那时,我成了富人,你成了穷人,更用不着奉承你了!”
这位遇蠢富人所罗列的各种情况都被穷人一一驳回,落得自讨没趣的下场。
关于多难制敌术必须注意:(1)应将某方面的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列举出来;(2)前提中的条件命题必须真实。而有些诡辩者正是故意违犯以上两点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的。
有一天,演讲者登台便问:“诸位听众,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?”
大家异口同声地说:“不知道!”
“既然你们不知道我要讲什么,你们如此无知,那我讲了有什么用?”他说着便走下讲台。
第二天他又登上了讲台,对听众们说:“听众们,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?”
大家一致说:“知道!”
“行啦,你们已经知道了,我重复一遍有什么意思呢?”说着,他又从讲台上走下来。
听众们见他这样,便商量好,下一次一部分人说知道,一部分人说不知道。
第三天,讲演者再一次登上讲台,他大声说:“各位,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?”
台下的听众一部分大喊“知道”,一部分大喊“不知道”。
他连忙接着说:“那么好吧,知道的人去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吧!”
说完,他走下讲台,扬长而去。
这位演讲者使用的多难制敌术,除了犯有偷换概念的错误以外,前提中的条件命题也是虚假的,纯属诡辩。